中国加入WTO已进入第13个年头,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在转变职能促进发展的新形势下,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已经成为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手段,成为质检系统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入世13年来的事实证明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是服务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有效工具,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增长的助推器,是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是保卫国门、守护产品质量安全的锐利武器。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在社会各界的配合下,在质检系统各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国家质检总局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暨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代表中国政府,认真履行WTO/SPS协定下的义务、享受WTO成员应有权益。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对外发出SPS措施通报634 项。在履行透明度义务的同时,国内企业、各部门、研究机构、协会商会、高等院校等各界在合力评议应对国外SPS措施方面也取得显著成绩,到2013年底共对600项国外SPS通报提出了评议意见。这些意见不同程度地得到外方的采纳和调整,有力地维护了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外,我们还对十多年来WTO散发的SPS通报共计12595项,进行了下载、翻译、上传到网站或利用媒体手段传递给国内,供各界关注、研究、借鉴和及时应对规避其不利影响。为进一步做好SPS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和WTO/SPS通报评议工作,巩固专家队伍,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地享受WTO成员的权利,2014年我中心组织开展了WTO/SPS通报评议专家的推荐工作,来自质检系统内外的545人受聘为专家,基本覆盖SPS专业所涉全部领域,为下阶段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还在质检总局领导下,持续多年开展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壁垒作用损害调查工作,摸清情况,知己知彼,在量化分析基础上,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开展有针对性帮扶和咨询应对,送信息到企业,送服务到基层。以2012年、2013年调查结果为例,我国农食产品受影响的直接损失额分别为41.5亿美元、XXXX亿美元(待总局发布后引用2013年新数据),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6.1%、XXXX%。
多年来,通过积极学习研究、掌握运用WTO相关协定规则,质检系统提高了WTO/SPS协定的执行能力,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支撑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支持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帮助企业应对和规避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利影响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积极肯定。SPS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成为推动我国食品农产品行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成为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专业技术的良好途径。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规避和减弱其对农食行业的影响仍然任务艰巨。
每年WTO各成员发布SPS通报平均在1200件以上,面对各成员出台如此众多SPS通报措施,开展更有效的通报评议应对和借鉴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任务。
2014年7月,总局标法中心暨中国WTO/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组织的“WTO/SPS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交流会”,以现场发言、书面交流的形式,就各单位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方面、在开展对外评议应对的做法、成果、经验、成功案例、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此次交流,旨在汇集质检系统智慧,就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SPS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保护贸易利益、进而有效帮促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本卷咨询点报告汇总了质检系统部分机构精心准备的总结交流材料。各单位交流材料除个别文字修改外,基本保持原貌。另外,本卷收录了总局标准法规中心暨中国WTO/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的交流材料,希望积极与各地质检机构敞开交流,共同提高。
借此机会,对社会各界、各质检机构多年来给予总局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暨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工作的一贯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家质检总局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暨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
2014年7月
|